查看原文
其他

大航海时代 | 第一次环球航行、南美段的地缘特征

温骏轩 地缘看世界 2022-12-19

文 | 温骏轩                      辑 | 尘埃 

在葡萄牙人的大航海事业中,西班牙人和荷兰人是最大的挑战者。相比后来直接侵蚀葡萄牙势力范围的荷兰,一直在伊比利亚半岛给予葡萄牙巨大压力的西班牙,反而要好应付些,最起码罗马教廷还能够居中为这两个天主教国家做调解,并为之划出一条瓜分世界的“教皇子午线”。作为地理大发现的先行者,有足够的利益让伊比利亚双雄分配,是两国能够大体上相安无事的重要原因。至于那些后来者,就只能通过一场场战争(而不是教皇的谕令)来强行插入了。


葡萄牙又一次战略错误


然而教皇子午线并不是一条完美的分割线。事实上,无论是最初的版本,还是调整后将巴西大部切割给葡萄牙的版本,本质都只是在大西洋上划出了分割线。西班牙的扩张方向被限定为大西洋以西,葡萄牙则取得了从非洲进入东方的垄断权。只是一旦其中一国,从自己的扩张方向完成了环球旅行,势必会引发新的矛盾。

最终率先打破僵局的是西班牙。1519年,麦哲伦率领着一支由五条船组成的船队,从西班牙出发开始了环球探险之旅。讽刺的是,这一机会原本是属于葡萄牙的。以麦哲伦的本意来说,本来是希望能够由西向东,完成横穿太平洋的环球探险的。坚信地球是圆的探险家认为,在横穿这片未知海域之后,将从新大陆的另一面登陆,并与哥伦布发现的大西洋航线对接。

优先选择葡萄牙的原因,在于麦哲伦是一名葡萄牙贵族。其本人甚至亲身参与过葡萄牙在印度的战争(1505年),并前往马六甲考察过。然而任何试图从外部获得经济支持的探险活动,都需要有给予投资者一个经济上的理由。对于已经绕过好望角,打通前过印度、香料群岛,乃至更遥远中国航道的葡萄牙王室来说,并不认为还需要把资金注入新的探索活动中,有限的精力应该用在经营教皇已经划分给自己的巨大市场中。

这不是葡萄牙第一次犯类似的战略错误,意大利人哥伦布从西班牙领命开启横穿大西洋之旅前,同样曾经向葡萄牙提交过计划。只是葡萄牙人认为向西航行并不能到达“印度”。尽管后来的事实证明,哥伦布发现的确实不是印度,但却为西班牙发现了一片“新大陆”,并为后来从东向西穿越太平洋的设想提供了基础。

麦哲伦船队


事实上,就麦哲伦的计划来说,葡萄牙人并非不相信地球是圆的,这一理论在当时已经是个比较普遍的共识了。葡萄牙的决定说到底是个“机会成本”的问题,然而葡萄牙人仍然会担心,一旦麦哲伦和西班牙成功的完成环球探险后,会侵蚀自己在亚洲的利益。因此在西班牙批准麦哲伦起程后,进行了一些阴谋干扰活动。只不过即使麦哲伦无法成行,相信很快也会有其它探险家来完成这一新地理发现的。


麦哲伦的计划


公元1519年9月22日,世界上第一支环球探险队,从西班牙启程。利用东北信风与赤道洋流,麦哲伦和他的船队用了70天时间,从西班牙航行至今天的巴西海岸。不过这本身并没有什么值得夸耀的,毕竟之前哥伦布以及发现巴西的葡萄牙人(1500年),就已经验证了穿越大西洋的可行性,包括发现了可以利用的风向与洋流。真正的挑战,是在抵达南美洲海岸之后。

相信地球是圆的理论,同时意味着相信所有的陆地本质是镶嵌在大海之中。通过开辟海洋航线,则可以把这些陆地连接起来。遵循葡萄牙人当年探索非洲海岸线,以及发现好望角的经验,麦哲伦相信如果沿巴西海岸线一路南行,他亦将发现一个能够绕过这片大陆的岬角。当然,理论上如果一路向北也是可以从加拿大方向做同样的尝试的。只不过在欧洲大陆的生存经验,足以让他们明白,如果一路向北的话,迎接他们的将是一片冰雪世界。

虽然麦哲伦坚信,新大陆的南方一定存在一片海洋,能够帮助他打开通过亚洲的大门,但问题是,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接受未知世界挑战的,大多数人对此只会心存恐惧。与哥伦布那场横穿大西洋的未知世界探索之旅相比,能够让船员们得到一丝安慰的是,目前的航线还是紧贴着海岸线。陆地不仅能够在心理上降低恐惧感,更能提供淡水和补给(虽然不是每处海岸都能做到)。

麦哲伦对南美海岸线的探索


不过任何忍耐都是有限度的,哥伦布横穿大西洋的用时与麦哲伦相仿,都是70天。而这段航程对于麦哲伦来说,却仅仅是个开始。让人不安的是,没有人知道还要花费多长时间,才能够绕过美洲大陆。更没人知道,在绕过这片大陆之后,还要花多长时间才能回到欧洲。在沿海岸向南探索4个月,还没有寻找到大陆的尽头时,麦哲伦经历了此次航行中第一场叛乱。除了被时间消磨掉的耐心以外,气候、环境开始变得恶劣,并因此而导致的补给困难,是引发叛乱的重要原因。

我们先来看看,麦哲伦船队沿海岸线南下,将面临什么样的气候、环境变化。如果说船队在北半球,是经历一个从温带向热带航行的过程,那么在跨越赤道之后,情况就开始发现逆转了。今天包含整个亚马逊流域在内的巴西大部分领土,都属于热带气候区。就沿海地区的情况来说,这一物种丰富的气候区,一直向南延伸到巴西最著名的城市——里约热内卢(1763年-1960年为巴西首都)。里约热内卢之南的南美大陆,开始明显的收窄,并步出热带气候区。


潘帕斯草原


如果没有其它因素影响,南北纬23°26′S——40°区间(23°26′S为南回归线),一般会呈现为亚热带气候状态。东距里约热内卢350公里,紧贴着南回归线的巴西最大城市圣保罗,是南美亚热带气候北部标志点。湿润、温暖的亚热带季风气,覆盖了圣保罗及其以南的巴西领土,以及巴西与阿根廷之间的南美小国“乌拉圭”,并一直延伸到阿根廷东北部的“潘帕斯草原”。

分割乌拉圭与阿拉廷的,是仅次于亚马逊河的南美第二大河流——拉普拉塔河。从流域的角度说,也可以说亚马逊河流域及拉普拉塔河流域,分别代表了南美的热带、亚热带气候类型。对于麦哲伦的船队来说,拉普拉塔河的存在,曾经让他们以为已经到达了大陆的尽头。因为这条大河在河口处形成了一个,类似杭州湾式的喇叭口。换句话说南行的船队在拉普拉塔河口开始转而向西航行。

拉普拉塔河的喇叭形入海口


然而在航行至湾区底部时,麦哲伦和他的船员很快明白,这只是上帝跟他们开的一个玩笑。因为接下来帮助船只飘浮起来的并不是海水而是淡水。尽管对于船员来说,没有比淡水更珍贵的资源了,但对于力图绕过这片大陆的麦哲伦来说,淡水的发现意味着“拉普拉塔”并不是绕过大陆的海峡,而只是一条会把他们带入内陆的河流。

虽然未能找到期望中的大陆顶点,但这片包括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乌拉圭首都蒙得维得亚在内的“拉普拉塔河下游平原”草原地带,环境比之我们熟悉的北亚干草原要好得多。在潘帕斯草原上所蓄养的牲畜中,最主要的是对水、草资源要求较高的“牛”,这也使得阿根廷得以成为世界主要的牛肉出产国。后面具体解读美洲地缘结构时,还会对潘帕斯草原及阿根廷、巴西的情况做详细解读。

潘帕斯草原


即使在冬天,包括潘帕斯草原在内的“拉普拉塔河”流域,平均温度一般也不会低于零度特点。参考同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中国长江流域,麦哲伦船队在这一地区获取物资补给的难度并不大。在生命安全还能得到有效保证的情况下,麦哲伦船队的内部矛盾暂时没有因为这次失望的发现而触发。

除了潘帕斯草原以外,阿根廷大部分的领土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中国的西北地区及蒙古高原,便是属于这一气候类型。联想之下,你应该能意识到,这一气候区的温度和降水情况要严峻的多。大部分时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区位于远离(或被高地隔离)的大陆腹地。不过凡事也有例外,与海洋距离并不遥远的阿根廷南部地区,同样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并且还是比较糟糕的那种。

观察南美洲的地缘政治结构,会发现一个奇特的现象,那就是智利在太平洋的海岸线占据了整个南美洲太平洋岸线的一半以上,超过了5000公里,而它的东西平均宽度却只有180公里。抛开智利国土形成的历史不谈,沿南美洲西沿延伸的“安第斯山脉”,是智利狭长国土结构形成的地理原因。换句话说,安第斯山脉分水岭,成为了智利与巴西、阿根廷两国的行政边界。


巴塔哥尼亚高原


潘帕斯草原以南,西接安第斯山脉、东临大西洋阿根廷南部地区,被称之为“巴塔哥尼亚高原”。这片高原年均降水量不超过300mm,西向东递减,并且风力强盛、尘暴不断,导致中、东部呈现为荒漠、半荒漠状态。与水草丰美的潘帕斯草原相比,这一地区所饲养的牲畜就主要是“羊”了。以至于我们还能看到一个,与高原同名的地理标签——巴塔哥尼亚沙漠。这种生存条件,很容易让人联想起蒙古高原的情况。问题是这条背山靠海、西高东低,总面积为67万平方公里,东西平均宽度不过450公里的狭长地带,看起来并不应该成为一片干旱、半干旱之地。



巴塔哥尼亚高原荒漠化现象,与安第斯山脉及一种特殊的气候现象——“焚风现象”有很大关系。南纬35度以南智利与阿根廷国土,正处在西风带(南北纬35度-65度间)之中。从太平洋和智利方向而来的太平洋暖湿气流,在越过安第斯山脉后会迅速下降增温,使得风力所及之处的气候变得干热。这一现象在很多高大山脉的背风面都会出现,以至于被形象的命名为“焚风”,由此在山脉背面所形象的降水稀少现象,又被称之为“雨影现象”。

当然,焚风只存在于山脉北风面的高地之上,远离山脉主体的沿海平原带,并不处于“雨影”之下。比如拉普拉塔河下游平原属性的“潘帕斯草原”,其南部虽处于西风带,但受到的影响就小得多了。不过如果山脉的背风面紧邻海岸线,风向又常年不变,我们就会看到荒漠与海洋共存的现象了。在巴塔哥尼亚高原的中南部,情况就是如此。


圣胡利安港的叛乱


最终发生叛乱的地点,位于今天阿根廷东南部的圣胡利安港。麦哲伦船队在1520年3月底到达这个位于南纬49.3度的港湾时,已经在“焚风”影响的巴塔哥尼亚高原沿海,航行了一段时间。一如当日迪亚士的船队,在纳米比亚海岸(纳米布沙漠)所面临的困境一样,沿岸越来越糟糕的环境,消磨掉了船员们剩下的耐心。更为让人担忧的是,这一地区的纬度比纳米比亚地区还要高得多。

对应到我们熟悉的北半球,圣胡利安大体就是库页岛南部,或者中国最东北点的“黑瞎子岛”所处的纬度,受南极洲寒流的影响,巴塔哥尼亚高原尽管仍有四季轮回,但冬季的时间跨度却几乎等于其它三季总和。经行这样的区间,夏季应该是最好的时段。然而由于与北半球的季节相反且冬季漫长,在北半球本该春暖花开的3月,巴塔哥尼亚高原却已经步入进入冬季了。为此,麦哲伦决定暂停航行,等待气温回升。

沿岸的环境越来越恶劣、气温越来越低,以及对未知世界的恐惧,使得由五条船组成的船队中,有三条船的船长站到了反叛者的阵营。一个有利于麦哲伦的消息是,这个向内陆凹陷的“葫芦形”海湾处的小环境相对较好,不仅有大量在此过冬的鸟类、鱼类,甚至还有少量以渔猎为生的印第安人生存于此。为了度过寒冷的冬天,这些土著人会在兽皮包裹的腿脚之外,再穿上一兽皮靴,以至于被发现他们的麦哲伦船队成员称之为“大脚人”,这一标签最终也成为了整个地区的名称(巴塔哥尼亚的意思就是“大脚人”)。


在圣胡利安海湾的发现,不仅让麦哲伦的船队及时得到了越冬补给,更让麦哲伦有理由说服船员,他们进入的并非是一片不毛之地。当然,为了平息叛乱,背叛的船长们自然还是受到了最严厉的惩罚。然而对于一次开创性的环球探索之旅来说,这还仅仅是一系列危机的开端。要想从世界的另一头,接近葡萄牙人的势力范围并最终回到欧洲,麦哲伦和他的船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呢。


常无欲以观其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

地缘看世界 

作者:温骏轩,70后,长于以历史为脉络,地缘为角度,解析世界


新书《谁在世界中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